对虾病毒细菌和病害综合症防控研究进展及预防策略作者:孟小林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肽洋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个人简介 孟小林,现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导师;湖北肽洋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东湖学院特聘教授;武汉大学—湖北肽洋红水产抗病毒重组药物与饲料添加剂工程研发中心主任;湖北省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鄂州市“333”高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曾担任武汉东湖学院生命科学与学学院院长、武汉大学病毒系副主任、病毒研究所副所长;1994年、1998年曾两度赴美国,作为高访学者和客座研究员。 主持过国家“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并是国家“九·五”攻关专题负责人;主持过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教委资助优秀科技骨干教师课题;一项国家财政部产业化示范项目;一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多项湖北省科技厅科技项目、多项广西科技厅产业化项目及十多项与企业合作研发课题。共申报和获得4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八项研究成果通过省部级成果鉴定。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科技发明二等奖一项。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科技骨干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近二十年来,主要从事水产抗病毒口服亚单位疫苗、口服DNA疫苗、iRNA核酸药物、鱼口服重组生长素及重组广谱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研究;调水改水、微生物制剂及免疫调节剂已在鄂州湖北肽洋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申请并获得了十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国外SCI发表了十多篇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 二、企业基本情况 1、湖北肽洋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由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团队和鄂州市农发投共同出资组建的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生物高科技股份制公司;2020年将进行新的一轮重组,由北京投资公司控股; 2、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实际投资5300多万,主要从事新型水产基因重组药物与饲料添加剂研制和生产; 3、公司技术依托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美国知名科学家团队,并与武汉大学联合成立了“武汉大学—湖北肽洋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水产抗病重组药物与饲料添加剂工程研发中心”; 4、肽洋红公司地处湖北鄂州经济开发区,占地60亩,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公司在梁子湖区拥有1200平方南美白对虾种苗淡化车间、小龙虾脱毒苗孵化车间和近400亩试验示范基地; 5、公司现有自动发酵罐、高速离心机、膜浓缩、均质机、真空干燥等先进设备,并拥有先进的分析检测设备; 6、公司在海南、广东、广西(电子商务平台)、安徽、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山东等地建立了销售省级代理。 三、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 四、湖北肽洋红专家委员会成员 五、小龙虾脱毒苗孵化车间 公司在鄂州梁子湖磨刀矶拥有400亩小龙虾、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和小龙虾脱毒苗孵化车间。 六、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七、湖北省创新创业战略团队 八、鄂州市“333”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 九、公司持有专利部分产品 十、企业所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十一、已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 1.罗非鱼重组口服蛋白TAT-GH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 ZL 201210189101.9 1 2.鲇生长激素与穿肠膜肽TAT融合蛋白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 ZL 201210188435.4 3.一种促进黄鳝生长的口服重组蛋白TAT-GH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ZL201210190098.2 4.一种基因工程口服DNA疫苗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 201110367094.2 5.一种克氏原螯虾C-型凝集素基因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专利号:ZL201110217937.0 6.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工程蛋白TAT-VP28及制备和用途. 专利号:ZL201010772930.6 7.一种表达重组对虾肽Pen24的基因工程菌株及应用 专利号:ZL2006100193635 8.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200610124654.0 9.一种重组融合蛋白hIFNγ-MAP30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号:201311079123.9 3 10.一种口服重组融合蛋白TAT-MAP30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号:201316567394.6 11.一种人生长素融合蛋白TAT-hGH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 201210398482 12.一种表达重组对虾蛋白Pen9的酵母工程菌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 200610125183 13.重组对虾蛋白SF-P9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 201010572929 14.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蛋白质纳米复合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 200910272203 15.融合蛋白Penharpin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专利号:ZL 200810047840 16.基因工程家蚕抗菌肽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 200610125184 17.无诱导表达基因工程菌株及构建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 200510120504 18.一种冠状病毒基因工程蛋白质及应用 专利号:ZL 200510120530 19.抗草鱼出血热病病毒工程蛋白TAT-VP7-TAT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2015101949.1 20.公司商标注册 申请号:201430132132.6 21.产品包装设计 专利号: ZL 201450486621.6 十二、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中的主要病害 病毒病: 国内外已报道的对虾病毒近20种,在我国,真正引起对虾大量暴发性死亡的病毒主要有6种: 1,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2,桃拉病毒(TV) 3,传染性皮下组织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 4,黄头杆状病毒(YNV) 5,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BMN) 6,肝胰腺细小病毒(HPV) 十三、病毒病的传播途径 纵向传播和横向传播两条途径 纵向传播是指患病的亲虾通过卵巢或卵把病毒传给后代,因此,种苗不带毒是虾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无特定病原体(SPF)的虾苗价格贵一点也值。 横向传播是指通过吞食或接触带有病毒的食物或水体等而引起的感染。 病毒传播两途径 鱼病病毒追朔源,垂直感染母传婴,横向传播后天来,纵横传播两途径。而今科技新趋势,切断横传接疫苗,垂直传播种选育,病毒防控待新药。 十四、虾其它细菌性病害及综合症 1,致病性弧菌 2,偷死综合症 3,白便综合症 4,跳跳病 5,肝肠微孢虫 除此而外,水质的好坏也同样决定了养殖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十五、对虾病毒细菌和病害综合症防控研究进展 在养虾过程中如此多的病毒、细菌及其它综合症,绝大多数养殖户尤其是土塘,养殖是否成功则是听天由命。如何解决虾农的难点和痛点问题,是科技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本公司的研发团队,紧紧围绕虾农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开展科技攻关,经20年的基础积累,60-70硕、博的参入,在虾病害预防方面做了如下的工作: 1,研究了白斑病毒囊膜蛋白,从机理上证实VP28与病毒感染相关,文章在国外鱼病杂志上发表; 2,研发出快速诊断WSSV胶体金试剂盒,获国家发明专利; 3,研发出抗对虾WSSV口服免疫调节剂,系列成果通过湖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文章在国外病毒学方法杂志发表; 4,对广西IHHNV流行株进行了全基因测序,研究出了口服WSSV-IHHNV二联免疫调节剂; 5,从克氏原鳌虾调出凝结素基因,所获重组蛋白具有促使虾体清除弧菌和WSSV的作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文章在国外SCI发表; 6,从白虾调出抗菌肽基因,证实重组蛋白具有抗细菌、病毒、真菌的作用,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十六、60T一站式服务 鉴于常见病毒、细菌和其它病害综合征(致病性弧菌、偷死综合症、白便综合症、跳跳病、肝肠微孢虫),尤其是针对目前在广西一般土塘对虾养殖成功率不到30%的现实情况下,采用任何一种单一的技术手段几乎不可能解决如此复杂的病害问题。而且现在农户所使用的药物我们称之为“百家药”,养好养坏,不知道哪一种药有效,包括本公司在之前也碰到过类似问题。 本公司研发团队上述的工作基础,代表着我国在虾病预防领域生物高科技技术的硬核实力。为了尽快的将这些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以此套餐的形式整体应用于对虾养殖过程,公司首次推出了60T的预防方案。所谓的60T即是采用多种新产品技术集成,60天内全程循环使用以达到预防病毒、细菌和其它病害综合症(致病性弧菌、偷死综合症、白便综合症、跳跳病、肝肠微孢虫)的目的。该系列产品不含抗生素,不污染环境,用后自然降解。 十七、60 T套餐一站式服务试验初步结果 根据在北海、防城港多点试验的结果来看,在使用本公司60T套餐产品后的试验塘,80天内未出现病毒病害的发生、严重弧菌病害的发生、白便综合症的发生、跳跳病的发生(肝肠微孢虫?) 白便应激包对早期白便能有效控制 调水改水、改底微生物制剂调水效果明显,尤其暴雨前后形成了一套产品组合拳 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好60T 服务方案,在尽可能保证养殖成功的前提下,做减法,降低生产成本和控制好市场价格,让虾农用得起 本公司期望进一步得到自治区虾协、技术推广总站的大力支持、期望与养殖大户建立合作,为把广西养虾的成功率提高到60%以上、大大提高虾农的受益而共同努力!
文章分类:
行业新闻
|